臺灣大學

 

臺灣大學

 

學系簡介

本系為我國第一個提供職能治療師養成教育的單位,目前也是全台少數具有完整職能治療教育,包含大學部、碩士班與博士班的學系。本系的前身為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組,成立於民國59年,民國81年8月獨立設為職能治療學系,於91學年度成立研究所碩士班,並於96學年度成立研究所博士班。目前有教師11名、大學部學生約165人、碩士班學生約26人、博士班學生約18人。畢業生約1200人,在海內外許多知名學校擔任教職、學公會理事長、理監事及醫療機構單位主管等重要職位,對台灣的職能治療專業發展有深遠影響。本系的專任教師目前包含教授4位、副教授6位及助理教授1位。師資教學與研究專長涵蓋生理障礙、心理障礙、兒童發展障礙、長期照護、視覺復健等領域,精專之臨床實務包括急性醫療、復健醫療至長期照護與社區服務體系,並對臺大附設醫院復健患者提供實證基礎為導向之服務,以期結合理論、實務與研究於一體。其中半數以上教師更曾獲得本校的教學傑出或教學優良獎項,因此對學生可以提供完整而優質之職能治療教育。

 

學系發展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計劃地在東南亞國家推展復健醫學,於民國五十五年底派遣奧地利籍復健醫師派克(Dr. Pirker)來本醫學院附設醫院評估復健醫療作業狀況,並提出提升復健工作的建議。之後又派遣英籍物理治療顧問傑克斯先生(Mr. Jacques)至附設醫院復健部協助教導物理治療人員及規劃物理治療的教育課程,經復健部連倚南醫師的修訂後,醫學院便同意於民國五十六年醫技系下另成立物理治療組,同年夏天開始招收物理治療第一屆大學部學生。然而,因當時師資不足,醫學院遂決定職能治療晚三年再成立。民國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間,世界衛生組織又先後派遣兩位職能治療顧問,英籍的羅吉斯小姐(Miss Rogers)與美籍的平田小姐(Miss Hirata)前來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部,協助訓練職能治療的工作人員,同時協助擬定職能治療人員的教育方案與課程,後醫學院在民國五十九年六月成立職能治療組,即為本系的前身。職能治療組與原屬於醫技系的物理治療組(五十六年六月成立)合併成一新系,稱為復健醫學系,為醫學院繼醫科(後改為醫學系)、藥學系、護理系、牙醫學系、醫事技術學系之後成立的第六個學系,並於同年夏天招收職能治療組第一屆學生。復健醫學系由當時的醫學院院長魏火曜教授兼任第一任系主任,實際系務乃由連倚南醫師處理,系館則設於附設醫院的復健大樓內,與臨床治療室比鄰而居。職能治療組成立之初,教師計有陳美津(護理系畢)、吳鑫漢(美術系畢)與洪美容,其餘之教學則由物理治療組的老師及復健醫師支援。陳美津助教於民國五十九年接受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獎學金,赴美休士頓市之德州女子大學職能治療研究所研習職能治療,取得碩士學位返國,民國六十二年升等成為本組第一位專任講師,從此負責全組行政業務之推動。除上述師資,世界衛生組織顧問菲籍李安紐先生(Mr. Leano)在民國六十年至六十三年間前來復健醫學系協助講授義肢課程,另美籍職能治療師奧南施小姐(Miss Altland)在六十一至六十三年間擔任客座副教授,對職能治療組初期的教學貢獻頗大。民國六十一年,魏火曜教授榮任本校教務長,他所兼任的復健醫學系系主任便交由新任附設醫院副院長楊思標教授兼任。民國六十二年,復健部連倚南醫師獲升為副教授,同年接任復健醫學系系主任工作至六十九年。其間雖本組的畢業生如蘇瑞芬、蔡麗娟、陳顯昌等人相繼留在本組協助教學,使得本組的教學品質得以維持,然而多數之教師(助教)總因教學及臨床的沉重工作壓力及升遷不易而離職其餘的畢業生則遍佈台灣各地醫療院所,投入職能治療的工作行列,使得本專業服務範圍得以漸漸擴展。民國七十年時,本組的第三屆畢業生羅鈞令系友,於美國德州女子大學獲得職能治療碩士學位後,返回本系任教,同年,本組增聘第一屆畢業生高麗芷系友為兼任講師,翌年羅助教獲升成為本組第二位專任講師,蔡麗娟助教亦於七十二年獲升為講師,然而其餘助教之流動率卻並未有所改善。連倚南醫師主任屆滿後,再度委由附設醫院副院長曾文賓教授兼任系主任至民國七十五年,而實際系務仍由連醫師繼續負責。民國七十五年八月起,系主任之職,由復健部醫師陳秋芬副教授接任,該年由於陳美津及蔡麗娟二位資深講師因故相繼離職,使本組僅剩羅鈞令一位專任講師及數位新進助教,組內行政業務便開始由羅鈞令老師負責協調。因教學人手不足,本組師生向系主任陳秋芬洽商解決職能治療組師資嚴重缺乏的困境,後由陳主任協調物理治療組的老師協助教授兩組共同科目,另向院方及校方爭取,故民國七十六及七十七年陸續增聘兼任講師褚增輝、劉建仁先生及助教黃小玲,同時邀請多位系友回本組支援授課,終於渡過難關。當時的醫學院黃伯超院長亦大力幫忙,他一方面主動透過美國在華醫藥促進會向國外徵求職能治療客座教師,一方面鼓勵本系教師出國進修。民國七十七年八月,陳主任因移民日本而卸任,系主任之職由復健科醫師賴金鑫副教授接任。七十八年增聘系友黃曼聰與楊國德二位兼任講師,七十九年系友黃惠聲與薛漪平二人在美獲得職能治療碩士學位後,相繼返回本組任教。八十年先後有旅美系友羅婷媛及美籍德瑞克博士(Dr. Margaret Drake)受聘為客座專家及客座副教授,前來協助本組教學,由此本組之師資開始逐漸趨於穩定。同年本組資深講師羅鈞令獲得教育部資助前往美國南加大攻讀職能科學博士學位,八十三年學成歸國,這期間本組之行政事務交由薛漪平講師負責。八十一年三月系友曾美惠獲美國波士頓大學博士學位後,加入本組教師行列,使本組之師資日益堅強。然而為進一步改善本組之教學資源及人力,以健全本組的專業發展,系主任賴金鑫持續努力爭取,復健醫學系的兩個組─物理治療組與職能治療組終於在民國八十一年八月得以獲准成為兩個獨立的系,而使「復健醫學系」這個名詞走入歷史。獨立設系後,職能治療學系的第一、二任系主任由復健科醫師賴金鑫副教授擔任,在他與院方積極爭取協調下,本系終於得有自己獨立的系館空間,而於民國八十三年七月搬入整修後的新系館,即附設醫院西址四東之二樓。從此逐年增購相關之儀器設備,使教學研究環境初具規模;在師資方面亦因員額之增加,得以逐年聘請學有專精,獲碩、博士學位之系友如李文淑、張彧、謝清麟、毛慧芬、林克忠、潘璦琬等回母系任教,曾美惠講師也於八十三年獲升為副教授,成為本系第一位專任副教授,羅鈞令講師則於八十四年獲升為副教授。除此,賴主任任內,使教師的教學與兼任臨床時數重新調整,教師與醫院治療師的職責適度劃分,以致本系教師的教學與研究品質得以逐漸提昇,數位教師在其任內升等成功,教師之流動率也大幅減緩,黃惠聲講師則在此期間由專任改為兼任講師。民國八十七年賴主任任期期滿後,由本系資深教師羅鈞令副教授接任第三任系主任,也是本系成立二十八年來第一次由本系系友擔任系主任職務。在任期間,羅主任有鑑於本系課程多年來從未全盤檢討與修訂,恐無法符合世界潮流,便積極推動課程改革的討論,並先後舉辦數次全國性教育研討會,終於完成較符合國際趨勢、以「職能」為中心的課程修訂版本。任內羅主任並努力推動本系成立碩士班,終在民國八十八年獲本校校務會議通過此提案,而於九十一年招收第一屆碩士班學生。期間系友吳錦喻博士受聘至本系服務。民國九十年八月起第四、五任系主任之職由謝清麟副教授擔任,直至九十六年。謝主任深知研究對專業發展及提升專業地位的重要性,因此於任內有多項鼓勵師生及附設醫院職能治療師從事學術研究的作法,並以身作則帶領全系學術研究的風氣,他個人則於民國九十二年獲升教授,成為全台灣多年來第二位職能治療教授,而學系教師們發表的論文質與量也開始有很大的進步。謝主任在任內並積極爭取本系博士班的成立,終在民國九十五年獲教育部通過本系成立博士班案,九十六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博士班學生。期間李文淑講師則因家庭因素、劉建仁兼任講師因健康因素於民國九十一年離職,九十三年本系用其職缺聘任王治文博士為兼任講師九十五年聘任陳顥齡博士為專任講師。民國九十五年初,本系脫離醫院環境搬進了目前公衛大樓四樓的新系館,使師生都擁有更舒適的教學與研究空間。林克忠副教授則於民國九十六年開始接任本系第六、七任系主任職務至一〇二年。林主任任內,九十六年暑假本系開始招收第一屆博士班生,同年,吳錦喻助理教授離職。次年張彧講師、陳顥齡講師獲升助理教授、九十八年林克忠主任獲升教授、薛漪平助理教授獲升副教授、一〇〇年曾美惠副教授獲升教授、黃小玲講師獲升助理教授;系內數位老師亦獲選為學校教學傑出或教學優良教師,本系課程也同時通過世界職能治療師聯盟、台灣職能治療學會「職能治療專業養成教育課程」之再審查及教育部高教評鑑,足見本系主任與教師長年共同努力的成果。此外,在林主任的支持下,九十七年本系學生開始舉辦加袍、撥穗等活動。民國九十八年羅鈞令副教授退休,改聘為兼任副教授,翌年聘任吳建德博士為專任講師、一〇〇年聘任王湉妮博士為助理教授。一〇〇年時本系與芬蘭健科應用科學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開啟本系國際化之門,讓學生有機會交換至芬蘭觀察不同文化下的職能治療服務模式,擴展視野。 本系第八、九任系主任由曾美惠教授擔任,期間本系繼續國際化的腳步,再與日本群馬大學,日本東北文化學園大學、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英國諾桑比亞大學等校簽訂合作備忘錄。鑑於本系缺少教師研究室,一〇五年曾主任向醫學院及學校爭取經費將系館規劃並做新的隔間,解決研究室不足的問題,並在翌年與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建教合作進行系館空間美化,使更具人文氣息,並秉持永續經營的概念推行會議無紙化。曾主任任期內,雖於一〇五年於附設醫院爭取成立職能治療中心,然因復健醫師的強力反對,此計畫未獲通過。教師部份,一〇三年張彧助理教授升等為副教授、一〇四年薛漪平副教授獲升教授、陳顥齡助理教授獲升副教授、一〇六年王湉妮助理教授獲升為副教授、一〇七年黃小玲與毛慧芬助理教授獲升副教授。一〇八年張彧副教授退休,其職缺聘入蔡麗婷助理教授,開始發展視覺復健專業領域。薛漪平教授於一〇八年接任第十任系主任至今。鑑於學系許多規定多年皆未更新,在這上任的一年四個月中,積極召開各種委員會,完成了所有大學部、研究所各種招生管道的簡章修訂更新、碩士班及博士班學生手冊及大四臨床實習手冊修訂與更新、檢討碩士班與博士班的必修課程與學分數,且增加英語簡報課程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口報能力。亦開始檢討大學部必修課程,同時增聘多位學有精專的兼任教師,以開設不同領域的選修課,期能奠定學生符合未來職能治療多樣性發展的能力。為增進系辦的工作效率,積極管理系所事務,建立適當分工與工作規則。同時籌備並舉辦學系五十週年系慶,系慶當日校長、副校長、多位理事長系院長主任等親臨現場致詞鼓勵,二三百位系友踴躍參與各節活動,皆留下美好印象。未來將持續課程改革,以增進大學部與研究所課程的深度與廣度、加強實證與轉譯研究提升專業服務效能與品質、提升臨床職能治療師之專業能力與地位為目標。期間本系於一〇八年與智利洛斯安第斯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一〇九年吳建德助理教授獲升副教授,但一一〇年初吳建德副教授辭職赴日工作。 

 

學術研究發展概況

 

本系創立早期(民國五十九至七十年間),因師資人數有限,又需負擔沉重的教學與臨床工作,以致學術研究尚在萌芽階段。直至民國七十年間,系內老師的研究開始以陳美津講師、蔡麗娟助教研究中風病患的手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羅鈞令講師則對學習障礙兒童之感覺整合治療研究,及兼任講師高麗芷著重學習障礙患者之腦功能與前庭本體感整合治療之研究為主。自民國八十一年職能治療獨立設系後,因陸續延攬碩、博士系友加入教職行列,研究風氣得以漸漸開展,如今各教師皆有教學與研究專長之領域。林克忠教授專注於神經復健學、行為神經科學及動作控制學的研究,近年除上述研究重點外,另增加復健機器人、認知復健、智能科技等研究;曾美惠教授是以兒童知覺動作發展及感覺統合功能評估之研究為主,近年增加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兒童之活動參與、社交參與等研究;謝清麟教授、薛漪平教授及黃小玲副教授則以腦中風患者之運動、手功能、認知、日常生活功能及生活品質評估工具之心理計量研究為主,近年增加兒童及心理領域的評估工具設計、AI於復健領域之應用、臨床技能之評估與介入等研究;潘璦琬副教授是從事心理疾患的生活品質及評估工具之相關研究為主,近年增加精神障礙者復健、專業教育研究等研究;張彧副教授著重職業復健與工作分析之相關研究毛慧芬副教授以長期照護及輔具應用之相關研究為主,近年增加老人職能治療、失智症照護之研究;陳顥齡副教授著重生物力學及人體動作分析之研究,近年增加輔助科技之研發;吳建德副教授的研究重心則在認知神經科學及知覺注意力功能,近年增加社會神經科學、神經造影分析之研究;王湉妮副教授則以兒童動作發展及評估、兒童實證職能治療為研究重心;蔡麗婷助理教授的研究是以兒童/成人視覺復健、視覺科學研究及職業重建為重點。綜言之,自從本系碩博班陸續成立以後,在全系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本系研究成果日漸豐碩,比起美國前三名職能治療學系及澳洲前二名職能治療學系的研究論文成果,不論質或量皆絲毫不遜色,未來期待本系師生持續努力,有更好的學術研究表現,以增進專業臨床實證基礎、改善服務效能與品質,並終能提升臨床職能治療師之專業能力與地位。

 
 

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