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治療於失智症的應用

 

 

花蓮慈濟醫院 王玠鈞 職能治療師

 

 

 

失智症的症狀及影響

 

失智症為神經退化性疾病,為許多症狀的組合,隨著病程會喪失認知功能,不只是記憶力受損而已,亦可能包含:注意力、定向感、抽象思考、語言等..,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功能,並由於疾病、功能退化或環境交互影響產生精神行為症狀。

 

職能治療介入失智症的面向

 

 

1.友善環境安排(包含安全環境、認知環境與人的環境):

 

安全環境(硬體):藉由居家無障礙的設計,讓失智者處在安全的環境中,例如:客廳空間環境擺放整齊,清除雜物避免跌倒;臥室至廁所走道加裝感應燈,避免夜間如廁因照明的不足;浴廁地板加裝防滑條及排水設施。

 

認知環境(現實導向):因應認知退化的環境改造(代償),例如:在失智者容易混淆的地方(像是廁所、衣櫃、房間)增加個人化的視覺線索(照片、圖片或文字等);在活動的空間中,掛上日曆、時鐘或隨氣候改變之景觀和植物以提供現實導向的刺激;幫失智者在情境中建立有意義的環境,像是在浴室梳洗台前放置漱口杯、牙膏、牙刷、毛巾等盥洗用的器具,減少因認知退化造成的挫敗經驗。

 

人的環境(軟體):除了上述硬體設施,此部分亦是相當重要,但常被忽略的一環,照顧者隨著失智者的能力改變協助方式,僅提供「必要的協助」即可,試著去同理失智者在情境中所遇到的困難,使其能在環境中發揮最大的功能。

 

 

2.提供輔具協助:

 

考量失智者的需要建議或選用適合的輔具,包含:生活輔具(像是長柄夾、開罐輔助器等);政府補助之輔具項目(此部分需要有診斷證明及輔具中心或醫療單位的輔具評估書,方能申請補助,像是輪椅、電動床等)。

 

3.適當的活動:

 

根據失智者的背景(年齡、興趣、教育程度、文化等)及功能(認知功能、感覺動作功能等),設計適合且具有意義及目的性的活動,獲得認知與肢體功能的訓練、成就感、與他人社交互動、正向及愉快的經驗與降低精神行為症狀出現的強度與頻率。藉由在團體中調整活動的細節,讓每位成員能在團體中發揮自己。

 
 

 

 

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