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治療在居家環境改造的角色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
洪嘉駿 職能治療師
隨著長照近年來的蓬勃發展,「居家環境改造」也成了大家重視的議題。職能治療在養成教育中不斷強調人、活動、輔具及環境間的互動,也因為這樣的思考訓練,讓職能治療在執行居家環境改造有其獨有的角度。
以人的角度來說,職能治療注重的是這個人的角色,這也是整個服務過程中的核心。如個案是一個家庭成員或家務維持者,在居家環境改造所需顧及的場域一定有所不同。舉例來說:阿杰是一個獨居的小兒麻痺患者,他的工作為理髮師,期待可在家中的工作室中服務客人。他的角色有工作者及家務維持者,所以他居家中須被關注的空間包括了工作室、衛浴、廚房及臥室。
以活動的角度來看,個案在家中經常會從事的活動多為生活自理、生產性及休閒活動。生活自理可能包括了盥洗、穿著衣褲、洗澡、上下廁所、移行等活動之外,還包括有食物烹調、家務處理、電話使用或藥物服用等。休閒活動包含有看書、看電視、泡茶等。協助個案完成這些對他有意義的活動,除了關節活動度、動作控制、力量、平衡等基本能力的需求外,輔具介入如電動輪椅或其他生活輔具,以及使用輔具技巧的學習亦是所有職能治療師在服務過程中所會考慮的要素。
以環境的角度而言,幫助人去執行他想要的活動是最終的目的,所以空間及動線的規劃、防滑措施、扶手安置、光線配置、斜坡的規劃、開關的控制、家具及設施的尺寸及高低、活動空間的規劃、視覺、聽覺或觸覺等感官的提示、操作過程中的人因工程考量、認知的需求性及他人的協助等因素,都是職能治療師在居家環境改造時會去考量的。
由上述例子可知,職能治療在居家環境改造中,絕不會只看到物理環境的調整,其他如個案的角色、從事的活動及可能使用的相關輔具等相關因素亦會共同加以彙整,與個案或家屬討論出最適合其需求的「居家環境改造方案」,讓個案可充分發揮其自主性,進而達到提升個案或其家屬生活品質的目標。
文章分享: